“正月里闹元宵,金匾绣开了,金匾上绣的是恩人毛主席……”高兴的我正哼着小曲,这时老婆端上一碗热气腾腾、圆白似珠的汤圆。孙子抢先一步,拉开椅子迅速坐下,拿起筷子夹上一个,猛咬一口。烫得他呲着牙咧着嘴,红着脸向我挤眉弄眼。他的鬼脸,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。我慢慢地夹了一个汤圆,轻轻地咬了一口,细细地品尝,满口流溢着芝麻香味,好幸福啊!我不由想起过去的元宵节。
曾记得,上世纪六零年正月十五晚,天渐渐黑下来,偶尔听到几声鞭炮声,我和小伙伴分手各自回家。因回家迟,怕大人责怪, 我躡手躡脚,悄悄地溜进家,倚靠在门旁边,只见父亲手拿空烟斗,脚穿茅草窝盘坐在锅门口,耷拉着脑袋,唉声叹气道:“家里有什么?”母亲沮丧着脸,从锅后檐提出蓝子,半天才答一句,“只有这些”(不知名的野菜)。妈妈将一碗没盐没油的野菜汤端给爷爷,爷爷看着一旁饥肠辘辘垂涎三尺的我,把碗递给了我。我端起碗,一口气喝完了那碗无名菜汤,喝完把碗底的菜叶也一扫而光。父亲见状,抬手打我一巴掌,叹道:“你这是个不晓得好歹的孩子。”我哭了,爷爷哭了,妈妈搂着我也哭了,全家人都哭了……
五十五年前那年正月十五晚上,我家里好“热闹”,有扶老人的,有搀小孩的,有拿碗的大人,有拿筷子的小孩,有拥挤向前的,有谦让退后的,全生产队一百多口人围在大灶锅旁,队长手拿大勺子按人分装,(大白菜老皮叶子、胡萝卜叶干子、少许的黄豆和霉山芋干等一锅煮的粥)。人们叫这“忆苦思甜饭”, 大人们窃窃私语,小孩们哭哭闹闹,锅碗瓢盆勺筷叮叮当当,形成一种不和谐的乐章。这时 大队部广播里传来了 “造反有理,革命无罪”等口号声,粥还没来得及吃完,人们急急忙忙收拾碗筷等东西,匆匆地奔往大队部,去参加打倒大队书记“走资派”的批斗会……
“爷爷快吃,快吃!到古镇看灯会去”,孙子这么一说,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,丢下碗筷,起身和儿孙们看灯会去了。
古镇北入口处,人来人往,人流如潮。猜灯谜的欢声笑语响彻云霄,五花八门的项目使人目不暇接。扑鼻而来的各种香味令人直咽口水。亲友相遇,握手相抱,互道祝福……
沈坤府张灯结彩,陈公桥上火树银花,河湖喷泉似梦幻。我雅兴即起,吟诗一首“灯迷猜后逛街瞧,杂耍舞龙尝美肴。古镇千年多胜景,新街四处展妖娆。歌声玉笛状元府,火树银花石公桥。音乐喷泉如梦幻,激情澎湃乐逍遥。”(骆应铨)
运营机构: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法律顾问:北京盈科(淮安)律师事务所
广告审查员注册号:广审字(苏)H038号
工信部ICP备案号:苏ICP备18018716号-2
网安备案号:苏公网安备32081202000208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(苏)字第03316号
Copyright ©2019-2023 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