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上墨香贺国庆・建元文创绘新篇 : 淮安书画公益赋能文创活动国庆启幕

2025-10-13
来源:淮安区新联会文化艺术专委会

眉头.png

金秋十月,河下古镇的青砖黛瓦间桂香与墨香交织弥漫。2025年10月1日,这座沉淀2500年漕运记忆、孕育67位进士的 "进士之乡",迎来由江苏建元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、淮安区新联会文化艺术专委会、淮安运河书画院联合主办的“运河墨韵・淮安有礼”书画赋能文创活动。作为淮安区金秋30余项文旅活动的其中之一,这场以“公益创作+非遗融合+沉浸体验”为核心的盛会,为假期预计河下古镇百万人次客流注入文化活力,更成为大运河文化带“书画活化”的创新范本。

活动首创“三站联动”模式构建全域文化场景:河下茶巷主会场化身创作核心区,15位淮扬书画、篆刻非遗传承人伏案挥毫,“清风徐来” 行楷跃于扇面,“古镇秋韵” 水墨晕染宣纸。同步开设的亲子书画课堂上,孩童稚嫩笔触与千年技艺碰撞出传承火花。梁红玉祠站点聚焦文创转化,艺术家在折扇、绢本等半成品上现场创作,游客定制的“漕运帆影”“镇淮楼飞檐” 等主题作品成为可带走的“淮安记忆”。城区站点则侧重艺术科普,图文展板解析甲骨文至楷书的演变脉络,书画家演示 “留白”“中锋行笔” 技艺。安徽游客张先生感慨:“这种体验比看书直观百倍”。

007.gif

全程免费的公益模式颠覆传统文旅逻辑:上海游客李女士手持定制折扇赞叹:“这‘行走的艺术品’比纯纪念品更有温度”。文化引流催生消费热潮:经艺术家创作的文创产品日均销量达普通商品的5倍,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客流的增长,完美印证“体验增值·消费转化” 的良性循环。

“传统活化+科技赋能”理念在此落地生根:数字水印版画、智能文创盲盒与传统卷轴同台亮相,运河帆影、蒲菜纹样等淮安元素经艺术化处理,成为传递淮安城市基因的载体。书画家题字相当于加盖“文化印章’,让产品溢价超 200%。 建元文创负责人透露,这种 “技艺资本化” 路径正破解非遗传承困境——现场35岁以下参与者占比60%,书法体验区排起长队,印证传统文化在创新载体中重获生命力。

006.gif

客流火爆远超预期,原计划5天的公益活动延长至 8天,活动累计接待3万余人次,题写的扇面、书签等文创书画作品销量破万件,销售额较常规展会提升 200%。艺术家的坚守更添墨香厚度:著名书法家刘顶祥、周银贵连续 8 天以盒饭充饥值守;运河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赵小平驱车6小时赶场;画家杨宝家每日从清江浦区骑行 30 里准时到场;新联会常务副会长蔡国华腰病复发仍忍痛坚守,白天在城区站点创作,晚上转战河下站点。这些事迹经游客传播,抖音、微信话题播放量破万。笔墨魅力更跨越国界:浙江书法教师恳请周银贵题诗收藏,俄罗斯女士跟着刘顶祥临摹学习中国书法,孩子们纷纷效仿创作,彰显文化感染力。

005-2.gif

活动更催生长效合作:书画家与文创企业达成“运河十二景”文创开发协议,淮安区新联会文艺专委与建元科技共建 “文化创作基地”,常态化推进文创研发与活动策划。“要打破传统文化的‘围墙’,让笔墨走进日常烟火。” 主办方代表吴小莉的话道出核心。运河书画院副院长沈飞在开场致辞中感慨到:“当千年笔墨遇上现代文创,这场盛会为大运河非遗活化写下生动注脚。” 随着 “书画 + 文旅” 模式深化,淮安正以文化之力书写古城复兴新篇章。

009-2.gif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
图文展示

关于‍我们   |    联系我们   |   人员查询

主办单位:《淮安城市网》编委会

法律顾问:北京盈科(淮安)律师事务所

广告审查员注册号:广审字(苏)H038号

工信部‍ICP备案号:苏ICP备18018716号-2

网安备案号:‍‍公网安备32081202000208

‍‍‍国家版权局:国作登字-2023-F-00128562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230868

广播‍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(苏)字第03316号

Copyright ©2019-2025 《淮安城市网》编委会 版权所有